您好,欢迎访问优米体育服!
 

天津:七里海河蟹“长个儿”了

2025-10-27 14:40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快看这只,膏都快顶开蟹壳了!”金秋时节,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庄村7000亩稻蟹种养基地,蟹农杜乃合捞起一只青背白肚的河蟹,掂量着足有3两多重,“要在以前,这么大的蟹得碰运气,现在咱自己育的种,10只里能挑出5~6只!”杜乃合手中的河蟹,正是宁河七里海河蟹联合育种攻关项目的得意之作。

“传统蟹种个头小、生长慢,养殖户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多少。”宁河区畜牧水产中心主任王长栓介绍,多年来,七里海河蟹产业一直被这个难题困扰。2022年,天津宁河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等启动育种攻关,这场“蟹种革命”才算真正破题。

“育种就像给河蟹‘选状元’,得产学研联手搭台。”在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繁育车间里,天津宁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受新利指着整齐排列的100个选育缸介绍。缸内增氧设备泛起细密涟漪,粪便沉淀池、生化池组成的循环水系统默默运转,这是企业投入建设的“育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团队带着基因编辑设备扎根于此,专攻“性状优化”;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则泡在塘边,记录家系选育数据;企业技术员负责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养殖技术,政府部门送来政策补贴与检测技术支持,四方合作拧成了一股绳,共同攻克难题。

选育车间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F12代蟹种的生长记录。“从亲本挑选到成蟹检测,每一步都卡着标准。”受新利拿起记录本,上面清晰标注着:雄蟹体重不低于150克,雌蟹不低于100克,还要通过肉质甜度检测。为了兼顾个头与口感,团队放弃了单纯追求大规格的外地蟹种,专注于本地土著蟹种的提纯复壮,既保留了独特的香甜味,又让生长速度大幅提升。“2024年上海蟹博会上,一只528.7克的七里海公蟹一举夺魁,成了最亮眼的‘蟹王’。”受新利说。

科技的力量,最终要落到田间塘头。在杜乃合的稻蟹种养基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图景随处可见。“以前单种水稻亩收千把块,现在加养了蟹,亩均能多赚600多元。”杜乃合算起了账,“亩产水稻700公斤、河蟹15公斤,农户跟着合作社种地,年人均收入噌噌涨。”潘庄镇的蟹农们则用上了专家研发的饲料配方,配上即将安装的水质监测探头,喂料、调水全凭数据说话,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如今的宁河蟹产业,早已不是“养出来卖出去”那么简单。在“蟹小七”驿站,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展示刚捕捞的河蟹,货架上蟹黄酱、蟹肉干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小规格的蟹以前没人要,现在做成半成品,一斤能卖80元到300元不等。”受新利说,2024年,“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达5.18亿元;2025年,公司在上海蟹博会再斩三项大奖,全国各地的订单排到了年底。(缪翼 林单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