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网红面包店一款售价128元的“黑山吐司”面包登上热搜。与此同时,广州某网红面包店外也排起了长队。店内的面包几乎没有10元以下的标价,结账时也要排队,有些消费者买上三五个面包总价就超过了百元。在上海,某日本品牌的日式生吐司更是高达98元/条,在开业时还因限量发售曾被“黄牛”热炒至300元/条。
近年来,贵价网红面包店在全国多城迅速扩张,均价60元以上的新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快速在一二线城市扩张。贵价面包虽然引发部分消费者吐槽,但也有年轻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买单,为了吃到一块贵价网红面包,甚至不惜排队抢购。
但“面包刺客”真的全是消费者在排队吗?在二手平台上,网红面包“黄牛”排队代购已成产业链,有人出价30—60元不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让年轻消费者心甘情愿排队购买“面包刺客”,主要是品牌拿捏年轻消费者这种“抢不到才珍贵”的心理。同时,这些网红面包名称大量采用外语直译或自造词,带来的理解门槛自动提升“高级感”。比如,有品牌16.9元一片的面包,名字叫“欧坦得酵醒系列切片欧包”,还有的面包名称是“巧克力坚果夹心巴布卡面包”。
不仅如此,法国 AOP黄油、日本宇治抹茶、比利时进口酸面团……贵价烘焙店通过使用“进口原料”和“手作现烤”的工艺凸显面包的品质,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稀缺性买单。
此外,贵价面包的社交属性也被无限放大。面包不再只是食物,更是社交货币,消费者为拍照分享而购买,为获得一种“圈层认同”而付费。在门店开业后,品牌还会通过限时、限购等策略营造精品稀缺感,吸引消费者主动付费。
B&C联合创始人张曼就曾在公开场合提到,品牌目标群体主要是15—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包括Z世代、新锐白领、精英妈妈等,这些群体注重个人 IP和消费品位,对高颜值和社交属性有较高需求。
那么,贵价烘焙店能活多久?美团数据显示,我国烘焙门店平均存活时长32个月,有58%的门店在2年内倒闭,只有24%的烘焙店能活4年以上。
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贵价烘焙店往往位于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场,每个月租金动辄上百万元。贵价面包店推崇的“手作现烤”模式更是进一步推高人工成本,一家店每月的人工支出或高达10万元。
有分析认为,贵价面包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能否平衡成本与品质,更需解决产品创新、消费习惯培育、供应链效率等深层问题。如果无法突破这些桎梏,当前的火热景象,或许只是又一轮“昙花一现”的行业轮回。
中国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领域专家李维华认为,餐饮行业有句行话叫作“餐饮不看前三月”,即在品牌营业初期,门店通常会策划各种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而顾客也会因为尝鲜的心态前来光顾。这一时期,商家和顾客之间处于一个蜜月期。但是三个月后,他们是否愿意再次光顾形成复购,才是验证商家真正经营实力的时刻。(秋月白)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