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米体育服!
 

首农食品集团:铸就畜禽种业“中国芯” 谱写民族种业振兴新篇章

2025-10-31 10:12来源:优米体育服 编辑:夏思睿

优米体育服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畜禽种业更是肉蛋奶供应的源头活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民生大计和农业现代化根基。作为北京大型国有农业食品企业,首农食品集团深耕畜禽产业70余年,将种业振兴融入企业发展血脉,构建起覆盖猪、牛、鸡、鸭四大品类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成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和国家种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2025年10月举行的“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首农食品集团牵头启动“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发布“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等国际领先成果,标志着中国智能育种正式进入“闭环时代”。从实验室的基因数据到牧场的智能设备,从北京的育种中心到青藏高原的牧区帐篷,首农食品集团正以科技铸芯、以数据赋能、以产业扎根,持续书写着民族种业振兴的“北京答卷”。

生猪育种:多基因编辑实现“多病共抗”跨越

在生猪育种领域,首农食品集团正以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为双翼,推动种猪育种从“经验选育”迈向“智能设计”。

2025年10月,首农旗下首农股份公司科研团队发布“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新技术”,攻克了多基因编辑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一轮转染完成10个基因以上的精准编辑和大片段删除。“传统的基因编辑就像是用普通的剪刀,而我们现在研发出了‘精装五件套’。”团队首席科学家进行了幽默的比喻。2025年8月30日,搭载该技术的全球首例“5基因编辑抗病猪”顺利出生,可同时抵抗六种重大疫病,这是首农科研团队继2024年发布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成果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抗病育种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从“单一抗病”迈入“多病共抗”新阶段,为我国生猪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我们不仅自主研发了效率更高的‘基因剪刀’,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多基因编辑新系统,更培育出真正契合产业需求的多抗猪新种质。”首农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利用多基因编辑猪育种技术持续优化品种的料肉比、肉质等生产性能,力争培育出“抗病性强、生产效率高、品质优良”的全能型种猪,为保障国家畜禽种业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奶牛育种:从“中国芯”到“高原情”的全链突围

在奶牛育种方面,三元种业奶牛中心用50年坚守,书写了一部从“依赖引进”到“自主育种”的奋斗史诗。

“中国芯”打破种源枷锁。2023年9月,奶牛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发布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此前建立的GCPI指数已被原农业部采纳为官方遗传评估指数,使我国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育种体系领跑行业。依托首农食品集团10.5万头高产奶牛群体,三元种业首农畜牧公司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优秀种公牛培育体系,存栏种公牛近300头,年销售优质冻精300万剂,国产冻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早在2016年,奶牛中心就联合多家国内知名乳企成立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覆盖全国5个科研单位、19个养殖企业,存栏总规模突破120万头,2018年首发UTPI育种指数,填补繁殖、生产寿命等关键性状评价空白,为打赢民族种业翻身仗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截至目前,累计改良全国奶牛超过2300万头,推动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2000年不足3吨提升至2024年的9.9吨,核心群单产突破12.8吨。

援藏情深,技术星火照亮高原。自1983年起,奶牛中心持续开展援藏工作,累计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派出技术人员近1500人次,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2750余次,扶持牧民19400多人次。“记得第一次进藏时,当地牧民看着我们带来的冻精设备直摇头。”一位资深援藏技术人员回忆道,“现在不一样了,他们都会主动来找我们学习新技术。”通过在西藏推广黄牛改良和野血牦牛复壮技术,协助制定低氧环境下荷斯坦牛选育路线,为西藏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北京方案”,累计改良黄牛250余万头,复壮家牦牛5500余头,头均年产奶量提高110公斤,头均直接收益增加860多元,累计为藏区增收9.3亿元。

蛋鸡育种:实现两次历史跨越,扬帆出海走向“一带一路”

在华都峪口禽业的推动下,中国蛋鸡育种不但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而且扬帆出海走向“一带一路”。

累计推广78亿只,市场占有率达60%。2009年,成功培育京红1号、京粉1号,打破国外垄断;2013年,开启“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育种,培育应用不同场景的京粉2号、京白1号;2019年,京粉6号破解“红羽鸡产中粉蛋”世界难题,实现“700天产500枚蛋”的育种目标。截至2025年,京系列蛋鸡累计推广量突破78亿只,2024年自主年推广量超3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每10个鸡蛋里,就有6个源自我们的京系列蛋鸡。”华都峪口禽业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

实现了中国种鸡出口“零的突破”。2023年6月15日凌晨3:00,1.55万只“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离开峪口禽业孵化场,搭乘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转机广州白云机场,历经8596公里的长途颠簸,16日,于当地时间06:49顺利降落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2023年10月11日成功产下首枚鸡蛋。此次出口实现了中国种鸡出口“零的突破”,被政府与行业权威媒体广泛报道,标志着中国自主育种品种沿“一带一路”首次走向世界舞台、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智慧蛋鸡平台,家禽行业首个数智化引擎。“小慧,帮我分析一下今天鸡舍的环境数据。”这是使用峪口禽业“智慧蛋鸡”APP用户经常用到的指令。“智慧蛋鸡”是家禽行业首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已超23万,服务全国70%以上养殖场,覆盖蛋鸡数量达7亿只。2024年发布的行业首个智能体“小慧1.0”,具备多模态交互与深度学习能力,推动蛋鸡养殖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肉鸭育种:樱桃谷“归国”守护种质安全

作为中国肉鸭产业的“种源芯片”,樱桃谷北京鸭的回归与振兴,是我国畜禽种业“走出去—引回来—再创新”的典范。

收购樱桃谷,打破种源“卡脖子”。2017年,首农股份公司全资收购英国樱桃谷农场,将种源、技术、品牌全部收回中国,一举扭转我国肉鸭种源受制于人的局面。

科技赋能,育种精度提升80%。回归后,首农股份公司加大对基因组学、生物育种的投入,研发资金年增40%。“我们给鸭子做CT,用自动测定系统,建立了全球首个北京鸭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配合新开发的算法,使育种精度最高提升了80%。”南口鸭场技术人员兴奋地介绍,“我们培育的‘京典北京鸭’皮脂率达33%以上,实现免填饲、提前3—5天上市,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同时,使高端烤鸭种源占有率也提升到90%以上。”

保种与扩繁并进,构建安全防线。樱桃谷鸭采取英国和中国双基地运营模式,保证了肉鸭种质资源的安全。在国内通过在内蒙古新建种鸭基地和扩大原有山东种鸭基地的养殖规模,如今,樱桃谷鸭父母代种鸭产能较收购前扩大超4倍,商品鸭年出栏规模超过20亿只。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服务农业中关村:打造“金三角”模式,构筑创新生态

首农食品集团积极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的决策部署,携手平谷区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战略合作模式。2019年,集团以首农发展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与平谷谷财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农科创投平台公司”。

企业通过“搭平台、建园区、落项目、育主体”,以种业科创承载空间建设和畜禽种业集聚为导向,营造科创生态,吸纳科创要素,全面助力平谷农业中关村的建设发展。2020年4月,成功申报了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2022年,首农发展公司作为理事长单位,联合中国农大、正大畜牧、京瓦中心等7家单位发起成立“北京农业中关村产业联盟”,搭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专业化资源整合平台,打通从产业规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通道。目前,已成立了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未来食品等10余个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近200家。

走进位于园区的首农畜禽分子育种数据中心,各种实验设备和大型计算机立即映入眼帘。“数据中心以首农食品集团畜禽种业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高标准种质资源基因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各畜禽品种育种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聚畜禽育种基因型、表型、环境型数据,极大提升存贮空间和物联网传输体系,从存储、算力、物联网建设三个维度实现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扩大畜种数据应用集聚效应。

在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西侧1000米,农科创投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北京(平谷)生物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已经竣工,进入全面启动招商阶段。该项目占地面积约90亩,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按照“一轴、两核、双组团”的规划布局和“多层、点状、围合式”的建筑形态,涵盖科研办公、创展孵化、共性平台及生活服务等功能区。该中心将承接国家生物种业创新、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研发、农业中关村科技园垂直孵化器、全国龙头农业企业科研总部创新基地等相关功能,重点打造“科研+科创+实验+转化”四个平台,将建成首都落实农业强国和打造“种业之都”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窗口。目前,作为中关村在平谷的首个特色园区,在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获得“农业中关村合成生物产业园”授牌。

“北京(平谷)生物种业创新中心项目将进一步发挥首农食品集团在平谷‘农业中关村’的桥头堡作用,聚焦生物育种、畜禽育种、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方向,进一步丰富科研赛道,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从创新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化的枢纽中心,实现孵投联动,助力平谷区建设一流的‘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农科创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种业振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

从多基因编辑猪,到京系列蛋鸡、樱桃谷鸭,首农食品集团正以“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的战略思路,构建起覆盖猪、牛、鸡、鸭全品类的“中国芯”种业体系。

在这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未来的种业长征中,首农不仅搭建起智能育种的闭环平台,更通过“金三角”模式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北京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正如首农食品集团总经理袁浩宗所言:“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这是我们种业振兴的根本逻辑。”

当星光洒向平谷牛舍的智能传感器,当西藏牧场迎来新生的改良牛犊,当实验室的芯片平台屏幕再次点亮……这是首农食品集团的日常,也是中国畜禽种业迈向未来的坚实脚步。在这里,关于民族种业振兴的故事,永远从一颗优质的种子开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