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米体育服!
 

从灶台学徒到文化传承者:赵仰文与“老家八大碗”的二十年传奇

2025-10-31 10:22来源:优米体育服 编辑:夏思睿

优米体育服讯(刘志刚 刘建斌)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老家八大碗”的招牌是一枚温润的文化印记,既承载着三阳川的烟火记忆,也镌刻着创始人赵仰文的奋斗历程。这位从辍学少年成长起来的文化使者,用一把炒勺搅动地方美食传承新浪,将乡土味道酿成了文化乡愁。

赵仰文和“老家八大碗”员工合影

灶台淬炼:八年学徒磨出“一勺准”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三阳川,黄土地上的炊烟里藏着生计艰难。高中未毕业的赵仰文,为圆“让家人吃顿像样的饭”的愿望,背着行囊走出村庄,在麦积区一家小饭店当起杂役。清晨五点打扫卫生,中午顶着灶台高温洗碗筷,傍晚帮着采购食材,后厨的油烟与碰撞声,成了他青春的背景音。但他凭着三阳川人特有的韧劲,总比别人多干一点、多上心一分,这份踏实被老板看在眼里。

一年后,老板引荐他拜川粤菜系名厨刘卫东为师,这成了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第一次握炒勺,他手止不住发抖,热油溅在手臂上烫出红泡也咬牙不吭声。刘卫东的教诲“学厨没有捷径,火候靠多看、调味靠多尝”,成了他的座右铭。此后八年,他成了后厨最“轴”的学徒:别人下班休息,他在灶台前练翻锅直到手臂酸痛;别人照搬菜谱,他用小本子记录食材特性——哪种辣椒辣中带香、哪种花椒麻味绵长。为掌握“荔枝肉”的酸甜平衡,他连续一周每天炒十份,请食客和同事当“评委”,直到师傅点头认可。

学徒时期的赵仰文

二十出头时,赵仰文不仅练就“火功菜”绝活,颠勺能让菜品均匀受热,调味更是“一勺准”,还凭着谦逊性子积累了人脉口碑,为日后创业埋下伏笔。

创业探路:从“金水岸”到发现“本土宝藏”

2012年,26岁的赵仰文辞掉稳定工作,东拼西凑加上积蓄,在麦积区开了“金水岸酒店”,主营新概念川粤大菜。开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紧张,他身兼老板与主厨,每天工作超16小时;人手不足,妻子、父母都来帮忙;食客对“新概念”菜品不买账,他就站在餐厅收集意见,回后厨反复调整。“最难时看着空荡荡的餐厅,整夜睡不着”,但他坚信“好味道能留住人”。

作为厨师出身的老板,他对菜品要求近乎苛刻:每天凌晨去市场挑新鲜食材,“海鲜要活的、蔬菜带露水、调料用老字号”;研发新菜时,将川粤技法与天水口味结合——在“毛血旺”里减麻辣加本地蒜苗,在“烧鹅”腌制料里加天水花椒;更尝试融入地方文化,用伏羲文化元素设计餐盘,给菜品配天水典故。

这份用心换来了回报,“金水岸”回头客越来越多,开业一年便盈利,赵仰文还清借款还淘到第一桶金。但站在事业高峰,他却陷入沉思:“川粤菜再好也是别人的,天水自己的味道呢?”

此后两年,他利用闲暇驱车走遍天水乡镇,走进农户厨房记录手艺。在秦安一个小村庄,他看到老人用柴火灶蒸“八大碗”,蒸笼揭开时香气扑鼻,乡亲们满脸满足。“那一刻我明白,祖辈传下的传统美食就是‘金饭碗’”,赵仰文幸福的回忆当时情景。他口中的“八大碗”,是天水一带流传已久的宴席菜,由酥肉、丸子等八道蒸碗组成,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脸面”,却因会做的人越来越少濒临失传。赵仰文暗下决心,要把这道“乡愁味道”搬进饭店。

守正创新:让“老家八大碗”焕新

决定做“八大碗”后,赵仰文没有急于开店,而是启动了两年“攻坚战”。第一步是“寻根”:他组建团队翻遍天水市志、饮食典籍,走访几十位老人,收集不同版本的配方技法——仅酥肉做法就记了17种。在三阳川一位90岁老人家中,他们还意外得到一本清代光绪年间的毛笔字菜谱,详细记录食材用量与蒸制时辰,“陪老人聊了三天、做了顿饭,老人才愿意让我们抄录”。

资料收集完便是“复原”。八大碗精髓在“蒸”,暗藏玄机:扣肉要选三层五花肉,煮肉加葱姜料酒去腥味,炸肉要火候到位让皮起皱,蒸制用老汤慢炖。赵仰文带团队每天在厨房反复试验,一道菜有时做几十遍,直到味道、口感达标。

最难的是平衡传统与创新。传统八大碗油重味浓,不符合现代食客健康需求,他便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调整:减油脂用高汤增香,丸子里加萝卜碎解腻,用青瓷碗代替粗瓷碗提升美观度。店铺筹备时,他将店名定为“老家八大碗”,装修融入三阳川传统民居元素,土墙、木窗、老农具点缀其间,还设“八大碗文化墙”,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制定标准。

2016年金秋,“老家八大碗”开业,当天挤满食客——有怀念儿时味道的老人,有好奇的年轻人,还有外地游客。一位老人夹起酥肉红了眼眶:“就是这个味,和我妈当年做的一模一样。”

文化传承:让乡土味道走向远方

如今的“老家八大碗”,早已不是普通餐馆,成了麦积区“网红打卡地”、外地游客必去之处,还获评“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甘肃特色餐饮名店”。赵仰文常对员工说:“我们卖的不只是饭菜,是文化。”店里的“八大碗文化墙”图文并茂讲菜品来历,传统节日还会举办宴席体验活动,邀请民间艺人表演皮影戏、秦腔,让食客在品美食时感受传统文化。

2018年,“老家八大碗”代表天水参加中国(兰州)国际美食节,“三阳川八大碗”斩获金奖;2020年,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美食+旅游”线路,让游客游览麦积山、伏羲庙时,体验八大碗制作。

赵仰文的脚步从未停下:筹备“八大碗食材基地”,从源头把控品质还带动农户增收;计划编写《天水八大碗制作规范》,让手艺有章可循;天水市区的分店也已动工。“要让更多人尝到老家的味道”,这是他不变的心愿。

从三阳川黄土地到都市餐桌,赵仰文用二十年完成蜕变。有人问他成功秘诀,他指着厨房忙碌的身影说:“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研究菜谱,把追求新潮的心思放在守护传统。”暮色中,“老家八大碗”的灯光亮起,蒸笼香气与晚霞交融,这香气里,有他的奋斗,有三阳川的记忆,更有对传统味道的坚守。正如他所说:“只要有人记得这味道,乡愁就有处安放,文化就不会褪色。”

Baidu
map